第一次經歷大跌市的檢討 X 貧者越貧 富者越富
至3月29日為止:
而且今次疫情看到很多公司經營困難,要裁員甚至是倒閉,也明白為甚麼“貧者越貧,富者越富”,甚麼是“財富大洗牌”,也看到一些行業的特性。
受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和油價崩盤影響,美股在2020年3月出現四次熔斷。
- 2020年3月9日,標普500指數開盤後跌7%,觸發第一層熔斷機制。[6]。
- 2020年3月12日,標普500指數開盤後短時間內跌幅超過7%,再次觸發第一層熔斷機制[7]。
- 2020年3月16日,標普500指數開盤下跌220.60點,跌幅8.14%,觸發當月第三次熔斷[8]。
- 2020年3月18日,標普500指數盤中下跌177.29點,跌幅7.01%,觸發當月第四次熔斷。[9]
美股已四次熔斷,港股恆指亦從18、19年的高位跌到最低21xxx點,算是我開始投資以來第一次真正經歷熊市(我從2017年開始投資),而我亦從剛開始見到暴跌的興奮(有機會平買股票)、到驚奇(原來熊市是可以跌得咁急,第一次見少見多怪)、再到沮喪(先前一直忍不住手常常會買入而沒有儲太多現金)、再到現時冷靜(沒有現金就等出糧、股市回升就等下次熊市算了)。
心路歷程也好像股市一樣波動,能夠回復也因為受到好多投資前輩在網上的分享,今次的熊市正如疫情一樣未知會持續多久,影響也未明,有可能持續很短時間,也有可能是1至2年甚至更長時間(但那麼長時間就要再評估了)。趁着千載難逢的機會,提升自己的財商,做一些檢討:
- 面臨跌市持有可投資的現金太少,只有大概15%,先前買入股票的價格不算平,有些更算是貴(領展$9x時有月供,後來停了),變了現時股市大跌沒辦法買平貨;以後希望慢慢儲現金至市況一般時有50%或以上。
- 今次跟我一樣貪婪的人多,恐懼的人少,可能是大部分人的財商提高,明白要趁熊市入貨,但更可能是真正的熊市未到,抵受不住股價大幅下跌的壓力而拋售的人未夠多。所以依市況決定買賣其實要加上估算到股票的價值,才不會大跌之下仍買貴。
“貧者越貧,富者越富”、“財富大洗牌”。
有說是世界上的財富分佈是不管每個人現在擁有多少錢,現最後還是會按照個人掌控金錢能力的高低分配。因為理財不善,財富就會漸漸被別人賺去、被通脹蠶食而越來越少;反之有能理管理財富的人的財富則越來越多,最終成為富人。
對一些行業特性有了新的認識:
- 旅遊業 - 不用說,疫情下旅遊業基本停頓,首當其衝;但人類數目越來越多,旅遊的吸引力始終很大,遲早可回復,但將來仍可能每隔一段時間,出現這種對旅遊業的致命打擊。
- 運輸業 - 當經濟活動變差,人們的消費意欲減低,貨運需求也會降低,而疫情下誰還敢讓人到家裏裝修呢?但本地需求仍在,卻是大型公司淘汰小型公司的時候,因為大型公司會有一定客源,即使減少仍能存活,但小型公司客源再減少就變成稀少,甚至沒有生意,和失業無異。
- 零售業 - 做旅客生意和本地人生意的分別,即使沒有遊客,仍有很多超市之類做本地人生意的商號生意不減反升,而平日惠顧的人也不少,這就是平日常聽到的民生類的商店更穩定。
- 飲食業 - 做本地人生意的影響不會太多,依舊門庭若市,即使受政策影響,也只會是暫時性。
- 娛樂業 - 疫情時大部分LIVE的娛樂、娛樂場所都會暫停,但網上的娛樂則大幅增加。相應員工亦會受影響,場所方面只需捱過短期,也會恢復得很好(疫情較輕地區的戲院已有人排長龍)。
看到某些行業的不景,更加覺得民生的商業是非常穩定的,投資時這些不易受環境影響的企業應佔較多比重,尤其是收息類的。而作為打工仔,選擇行業時需預料到最差情況,如果是高(失業)風險的行業要訓練自己多些不同的技能,以及“好天斬埋落雨柴”,未雨籌謀,有金錢儲備總是需要的。
P.S. 原來這篇文3月份就打了一半,那時還未知跌市幾時完,現在還未知是否已經完結,不久前才有經濟的專家指美國可能有大蕭條……加上難得工作突然變少,變得比較休閑,可以花時間寫作,就先完成這一篇,如果之後再大跌再寫之後的感想。(2020/05/22)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