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年不購物計劃啟動:控制物欲和維持整潔

一年不購物計劃啟動:控制物欲和維持整潔 - 更新於10/24

(一年不購物計劃實行期:由於現時改為生日月份10月作為一年的開始,但10月已購物了,實際為11個月 - 2020年11月至2021年9月)

一年不購物這個挑戰很久之前就看到過了,但要下定決心可不容易,我試過定立一個額度給自己:一年只可購買十二件物品(消耗品不計算在內),但很快便失敗了,網購、逛街,很容易便不止買一件物品,然後十二件的限額早早就用光了,計劃一也自此告終。

也試過,其實現在也在進行,記帳時會分開需要和想要的消費,每個月回頭檢視一下自己的花費到底是不是真的需要,然而,就算發現想要的消費太多,也已經花了錢買了東西了,剩下的只有懊惱,下個月又收斂一些,下下個月又故態復萌。

平時我們缺乏甚麼,很自然地會想到要去買,但其實這樣的想法很懶,買東西太方便,讓我們需要甚麼的時候都不用去想辦法,東西壞掉?買新的。我缺這樣東西,買新的。而不是先想辦法去修理,找替代品。

我房間裏,對,只是我房間裏 (算是我可以幾乎完全支配的空間),從我開始有點開竅要好好整理到現在已過了四年多了,而我房間還是沒到達整潔的程度,雜物還是有不少 (比起從前已經好很多了。) 而家裏的客廳也是雜亂的重災區,有非常多的雜物 (那可沒有我的東西),我自己房間都沒收拾好,也不敢對客廳有甚麼要求了。

最近在(網上)書店看到一年不購物計劃的創始人的書,又讓我躍躍欲試了,讓我試着跟她一樣訂立一套購物的“規則” :

  1. 可以買的物品:

    1. 食物 (乾糧,不買零食)

    2. 臉的護膚品 (持續用的牌子,不買面膜、身體乳 - 已經有很多沒用完)

    3. 書 (買一本,要捐一本去圖書館,加快看書的速度)

    4. 禮物卡片材料 (送親手作的卡片 + 請吃飯 / 對方需要的東西 作為禮物)

    5. 替換壞掉的東西 (想想有沒有替用品, 買新的要丟掉舊的, 一年預算$3,650)

      1. 錢包 $300 (破損嚴重)

      2. AirPods $1,300 (麥克風壞掉了)

      3. 獨立開關5~6格的拖蘇 $300 (現在只有4格, 不夠用)

      4. 鞋墊$300 (幫助減低腳和膝蓋的壓力)

  2. 不可以買的物品:

    1. 筆記本之類的 (已經有太多)

    2. 筆 (用不完)

    3. 沒用完的護膚品 (每天在使用的除外,因為是網購,一次買多一點比較環保)

  3. 需要買的東西 - 計劃性購物 (一年$3,650以內, 超過就不能買了, 買之前想想這件物品能用多久, 平均多少$使用一次):

    1. 換iPhone SE翻新機 (因為電池不行了, 整部機也有點問題, 預算$2,400)

    2. 日常的保暖毛衣 (預計秋冬每年穿60天穿5年以上=300次@$3, 預算$1,000)

    3. V領的打底衣服 (穿特定衣服時穿, 1年1次穿10年以上=100次@$2, 預算$200)

    4. 易搭的涼鞋 (夏天每年穿90天穿2年=180次@$3, 預算$500)

    5. 好搭的白鞋 (先前的扔了, 預計每年穿90次穿2年@$2, 預算$400)

    6. 瑜伽的套裝 (目前沒有, 預計每週穿3次穿2年@$2, 預算$600)

    7. 室內運動鞋 (目前沒有, 預計每週穿2次穿3年@$1 預算$400)

    8. 皮帶 (需要很久了,但一直沒踫到合適的, 預計每週1次用5年@$1, 預算$300)

  4. 明年需要買的東西 - 把想購物的東西寫下來,計劃好和有預算才能購買,不能衝動購物:

    1. MacBook HK$21,999 ~ HK$51,249 (MacBook Pro的頂級配置)

    2. 收藏飛尾的收藏簿 $200 / 考慮自己做


以下摘錄一些成功挑戰者的心得 - 用來激勵自己:

  1. 總有些時候,我們都會覺得自己很想要某樣東西,非買不可。「想要買東西時,你只需要等,或許過一會你就不想買了。」

  2. 網上購物一滑便是一個晚上,平日閒逛而浪費掉的時間。不購物、不再想著自己要買甚麼,空出時間和腦袋,著眼在更重要的事上。

  3. 花上整整兩天選一條新裙子 VS 只在衣櫃挑選合適的。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7月:

3月結:俄烏戰爭, 大跌市, 儲貨, 電動車的幻想

2月:病了一場,繼續早睡